首頁 古代言情

同為淪落人

第十四節(jié) 不期而遇

同為淪落人 Uusi 3629 2023-12-26 08:24:10

  楊梅畫對樂兒的態(tài)度轉變像根刺卡在蘇廣圖的喉嚨里,使得他有再好的“美食”也吞之不快或根本不敢咽食。承諾了接外室進府,小妾天天提醒、日日催,可他還是不敢貿(mào)然惹怒楊梅畫。何況這狠毒的女人現(xiàn)在還把樂兒拉攏。

  樂兒這姑娘雖還年幼……唉,當初就不該聽楊梅畫的,接她進來,也許楊梅畫早就想到利用尹頌的女兒牽制他……

  蘇廣圖越想越覺得娶一個精明能干妻子是一種不幸。犀利的妻子固然能持家和分憂,可這樣的妻子也是一條套在脖頸上的繩索。唉,還是與一個不知他過去,只仰慕現(xiàn)在的已成功的他的簡單女子過日子更舒暢。

  接外室入府的日期一推再推。外室不答應,她撒嬌,搬出兒子和剛出生的女兒給他施壓。

  蘇廣圖只能送給嬌妾一對翡翠手鐲,又給她大一包白銀補貼家用,耐心安撫她:“再等等,楊氏有病,就一兩年的事,等她死了,我直接續(xù)你為正房不更好。”

  外室?guī)е浑p兒女所居的小院也算華麗舒適,她知道逼得緊會叫蘇廣圖反感,只撅撅嘴隨口道,“哎呦,也不知大姐姐怎么想的,既有病,賴活成尸鬼不如死得漂亮,世間大把藥到命除的良方,去得干脆快樂,何苦煎熬?!?p>  蘇廣圖聽后若有所思瞥了她一眼,沒說什么。不過此后,他更經(jīng)常抽空回府,還空前用心,每次都帶一些楊氏愛吃的街邊小食回家,交由馮媽媽送給楊氏吃。還好心囑咐讓夫人多吃一些,多進食才有力氣扛病痛,又叮囑不要說是他買的,否則夫人不喜則不進食。

  這邊,拗不過命運的楊梅畫也想通了,樂兒也說了只要她待她好,她也會待她好。所以楊氏決心既要利用樂兒也要真心待她好,自己無兒無女,她也企盼將來樂兒念在她有養(yǎng)育之恩,在她孤老病終時到榻前看看她,在她死后給她戴孝哭喪。不叫蘇廣圖和小妾當死狗一樣打發(fā)人把她扔亂葬崗。反正過去對尹府做下的一切,雖是她出主意,卻是蘇廣圖與那些人合謀所做。她現(xiàn)在一點點把真相寫下,死前交給樂兒,希望樂兒有點出息,將來替她毀掉蘇廣圖所得的一切。她死也不甘心把費盡心機得來的一切拱手相讓給小妾坐享其成。

  楊氏也發(fā)覺蘇廣圖最近較?;馗?,但他不來招惹她、不與安歌兒碰面,楊氏便也只當他是一陣冷風刮過,不瞅他一眼。只要他沒把小妾接進府,楊氏睜眼閉眼、安心做正房。不管兩人冷戰(zhàn)結出的冰層下面是否暗涌兇波,反正府上看著風平浪靜。

  就這樣過了近一年,楊氏吃了各種名醫(yī)偏方也不見好轉,但也還沒惡化到起不了床。

  有天,蘇廣圖下朝后往外室那頭去,路上想起半死不活的楊梅畫,心口涌起一股厭惡。突然記起楊梅畫年輕時最喜歡吃北街一家小店的老北京煎餅果子,他便讓車夫老誠繞北街去買煎餅果子。

  繞北街必須經(jīng)過舊時的尹府大門前。以往每次經(jīng)過,他都會撩起馬車窗簾凝望凋零敗落的尹府。距離上次經(jīng)過,已有近一年沒走這條路。這一次,當他掀起窗簾再凝望時,發(fā)現(xiàn)凋零破落了幾年府邸再現(xiàn)生機勃勃——他曾經(jīng)熟悉的尹府的兩扇油黑貼紅字對聯(lián)的厚實堅固大木門如今換成了兩扇氣派的橫縱五五上鐵釘?shù)男麓箝T;原來大門前空著用以停泊馬車的左右,如今蹲了兩頭高大的新石獅子了。石獅子雕刻講究,遠不及親王府門前那對高大,且這對面部表情溫和,嘴巴雖也張大卻不是威嚴,而是忠心的笑意。無論如何,門能上釘,門口能擺獅子,說明這府邸的新主人來頭不小。再抬頭看,原來懸橫在門框上方的漆彩大字“蘇府”舊匾早被卸除,如今換了一塊翻倍大的鍍彩大匾,用大喜紅綢布包著的字未掀開,看不出是哪位權貴即將入住。他夠出好奇的腦袋環(huán)顧,門樓上的瓦也換了新瓦,有仆工正在門前鋪磚,有仆工在給圍墻琉璃瓦上新油漆……

  蘇廣圖立刻叫老誠停車,上去問問這大宅換了什么新貴人?

  老誠上前問鋪地磚的仆人,回話說:“是皇上把這大宅賞賜給了前幾年在四川率軍入藏立了大功的參贊大臣、成都將軍付大人。”

  蘇廣圖望著兩扇嶄新威武的大門,問:“是付瑤蒲大人嗎?”

  “正是?!?p>  不正是福大人的堂弟嗎?蘇廣圖的神情立刻恭敬起來。漳縣水災那年,付大人還是福建水師提督,受福大人的家丁福來引薦,蘇廣圖喜得意外在福州將軍府拜見過付提督。后來他從福建回京辦差事,又替提督大人帶過一封家書回京,也算有兩面之識。

  當時既是福建水師提督,又是一等承恩公爵的付大人問起他出師何人?蘇廣圖不得不誠實告知自己出自尹府……提督大人并沒在意他出身,而是連說三次:尹府這宅子好!尹府這宅子好!尹府這宅子好!

  沒想到今日這宅子成了付大人的宅子。

  更讓他萬分驚喜的是半個月后他竟收到付大人的家丁送來的入新居請柬,喜日是八月初八。蘇廣圖深諳“努力半生不如交得一貴人”這竅門。

  他用一個多月時間搜索來好幾件能討付大人歡心厚禮。付大人的請柬上寫了讓他攜夫人孩兒同去。在福建時,付大人見過楊氏,他只能攜楊氏去。

  到了八月初八那日,馬車等在府門前了。卻見楊氏牽著梳妝打扮得體漂亮的樂兒從屋里出來。

  蘇廣圖詫異,瞅一眼樂兒,問楊氏:“你這是做什么?”

  “攜女兒一同呀。”

  “你,”他鼻孔哼了聲氣,“這不是我的……”

  他話沒說完,楊氏截斷道:“這是我的女兒,不讓攜她去,我也不去,改日我約將軍夫人賠不是,解釋清楚我的可憐處境便是。”

  “你可憐?”蘇廣圖翻了個白眼,一甩袖子,“可那宅子是……”

  楊氏又打斷他,冷淡道:“出門前我已經(jīng)囑咐明白了樂兒,樂兒虛歲也快九歲,她是個懂事的姑娘,不必你多憂。”

  蘇廣圖瞥一眼故意別開臉看向巷子深處的樂兒,這小姑娘雖小,哪怕只是個粉撲撲的側臉、潔白的小脖頸也已顯出嬌貴。她倒是個極帶得出去見貴人的體面閨女,可她是尹頌的閨女……

  楊氏不耐煩道:“這門口風大,我身子弱,你是攜我們?nèi)ミ€是不攜?不攜我可要進屋啦。”

  這都馬上要到付大人指定的入居儀式吉時了,蘇廣圖還有時間斟酌嗎?只能一擺手讓這對“母女”上車。他知道囑咐或恐嚇楊氏在宴上別亂說話根本無濟于事,所以馬車上三人一路無話。

  馬車駛出蘇府所在的雁居路,轉入那天遇到那位長淵公子的大街口,又穿過幾個街口,進到另一條更繁華的大街。安歌兒掀起窗簾一角往外看,路邊的一個老爺爺把兩個孩子裝扮成糖葫蘆叫賣糖葫蘆……安歌兒面浮驚喜,這是記憶深處一條大街。她因幼時體弱多病,從出生到抄家那年只邁出過府大門兩次,一次隨母親和祖母等尹府一眾女眷出城去大光寺上香,但那次馬車的門窗簾遮得嚴嚴實實,她只坐在車內(nèi)豎耳細聽街上的熱鬧,什么也沒看到。第二次她忍不住好奇,在馬車停下讓路給一位親王的轎子先行時,偷偷掀起車窗簾向外看,她看見一個衣不蔽體的老爺爺為了吸引更多顧客買糖葫蘆,用稻草扎出幾個大球染成紅色,再用竹篙串起豎在攤檔兩邊,兩個年幼娃兒也渾身涂成紅色,一邊一個團坐在串起的草球頂端抱著竹竿,看上去像極了兩串大糖葫蘆。而小娃兒不只呆團坐,他們每隔一盞茶功夫就要在上面表演雜技,所以街坊給那攤檔起名“雜技糖葫蘆”。這就是安歌兒走出高墻大院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兩個娃兒扮成的糖葫蘆。如今再經(jīng)過這里,她記得這是回尹府的路。

  “回府?”她在心里輕輕念了一聲,還要多看幾眼那兩個長大了好些的糖葫蘆娃,蘇廣圖已默不作聲伸手替她放下掀開的那一角窗簾。

  馬車又行走了半盞茶功夫才停下,老誠先下車擺好馬凳,再掀起車門簾伺候主人下車。

  安歌兒才從車內(nèi)探出頭,一眼便看見翻修更新后的兩扇極其威武的大門,她眸中掠過一絲驚懼。但立刻記起楊氏的叮囑——到了將軍的府上,無論看到什么人和景,都不要大驚小怪,還有,無論認不認她做母親,想要保平安就絕對不能暴露自己是尹頌的女兒。后面這一點李姥姥倒是提醒過她,不必楊氏多言,她也謹記。

  蘇廣圖做出慈父姿態(tài),伸手欲扶樂兒下車,樂兒卻假裝沒注意到他伸來的手,自己提起裙擺穩(wěn)踏馬凳,下了車。

  蘇廣圖故意湊到她耳邊指指大門,輕聲問:“記得這嗎?”

  樂兒看也沒看他指的方向,搖頭道:“不記得?!?p>  但是,她眼角余光無意觸到門前站著的迎接賓客的兩位少年中的一位,卻叫她驚慌失措。可是,即使天下最聰明伶俐的人都來不及想出任何補救辦法了,因為那位少年已先看到了她,并滿臉微笑朝她走了過來。

  安歌兒腦內(nèi)刷刷翻頁那日第一次遇見他的場景……那時他不是說住在貝勒府嗎?對,他說暫住。難到現(xiàn)在買了我家宅子,搬到這啦?

  他已經(jīng)走到跟前了。

  安歌兒急得雙頰燒燙,但依舊微揚下巴。她已下定決心,無論他說什么也不能承認。否則,蘇廣圖夫婦一定把燭兒得風寒病情加重而亡歸咎于她偷偷帶燭兒出去玩,他們一定會把她撕成碎片。

  還好,公子一眼就看透她的心思,他也假裝從沒見過她。只按禮數(shù)招呼他們“一家三口”入府。把他們送進大門轉交給里面的男女仆人領他們?nèi)ト胱鶗r,他才悄悄側俯看安歌兒的眼睛。安歌兒的視線正碰上他的視線,來不及躲避,他隨即給了她一個心照不宣的調皮的單擊眼。

  他以為安歌兒會像其他少女一樣忸怩生氣或害羞臉紅,可不過九歲的安歌兒只莫名其妙瞅了瞅他,然后跟著蘇廣圖夫婦入座去了。

  原來門前站著的兩位相貌出眾、英姿勃勃的少年,一個是付瑤蒲的兒子崇贍,十二歲。一個他的外甥長淵,十四歲。表兄弟倆雖年少卻甚善交際,今日付大人特安排他們迎接賓客,給他們機會認識每一位來過的權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