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血池
三十、血池
天子浩浩蕩蕩的車隊從鎬京不遠處的白鹿村附近出發(fā),直向西行而去,沿著渭河西上。一路上都在大周故地,都屬于天子直接管轄的京畿,正是周公所謂的“中國”的大部。沿途,建有三個離宮別館可供休息。
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周公”最初的所謂“周”的封地就是在雍山東北的周故地。所以周公姬旦理所當然地要幫助周天子安排好一切。天子車駕所行之處,路兩邊沿線的周公所設置的烽火都要燃起,并向南北傳遞,防備北方的犬戎人趁著國都空虛偷襲。一般而言,天子至少每年都要大祭一次,若不能去親祭祀,則應該拜托三公代為祭祀。至少三年,要親自大祭一次。
周人代商平定天下之后,周公執(zhí)政,他總是記得當年在伊頌工坊內所見的那個老奴龍伯被獻祭的眼神。昔日,文王在世,就不提倡人祭。龍伯被殺,更讓仁慈的周公下定決心禁絕人祭之法。天子作為天下表率,祭祀之事,當以馬牛羊代替人。
每次,祭祀之前,周公會特意安排司農官先到王家管理的牧場里挑選馬牛羊等祭品,然后交給廩犧令管理,待到祭祀前幾天再送到祭祀地點。天子抵達血池祭壇下,就入住齋宮沐浴齋戒,以赤忱面對上天之父。
這次春祭也是如此。天子攜周公、王叔幸到達雍山時,大周國之內的春播已經結束。布谷鳥那凄厲的叫聲,也漸漸遠去了。因為烽火警戒的緣故,本年的春祭已經十分地推遲了。
祭祀正日,天子穿著最為正規(guī)的冕服早早地到達祭壇下。
《周禮?春官?司服》之中說:“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祀則玄冕?!碧熳铀┑臑椤笆y章”冕服,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另外,還有中單、蔽膝穿在下身,均織織藻、粉米、黼、黻紋。此外還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金鉤、玉環(huán)及赤色襪子和舄。
祭祀時,少年幸被虎賁押送著,緊跟著天子姬誦一步步登上血池祭壇的最高處。日上高處,周王號稱“天之子”,率領眾大臣首先祭祀昊天。此刻,天子姬誦心目之中的昊天,無疑就是自己偉大的父親周武王姬發(fā)。他向昊天禱告時,不禁淚如雨下。在禱告中,天子忍不住提及:“昊天父王,您兒臣送來了一位王叔,乃是襄助兒臣天下永固!”
祝禱昊天之后,天子又換了個方向,向八蠟神禱告,乞求天下風調雨順,大周五谷豐登。所謂“八蠟”,便是周人心目八種與農業(yè)有關的神祇:一為先嗇,即掌管風雨的天神伏羲;二為司嗇,掌管播種與收獲的神,即為周人祖先后稷;三為司農,大土地神,即古之田畯;四為郵表畷,郵為田間廬舍,表為田間道路,畷是田土疆界相連綴,小土地神;五為貓虎,即鼠神與貓神,這是掌管百畜,不要危害莊稼;六為坊,即水坊,小水神;七為水庸,大水神,即大水渠;八為蟲神,即蝗螟,也是保證不鬧蟲災。
周人如此看重農業(yè),天子祭拜上天之后,祭拜百農之神,態(tài)度極其端正,一點也來不得褻瀆。禱告八蠟神之后,主持祭祀的人替天子宣布獻牲。
獻牲之地,就正在祭壇高丘之下,預先挖好的一個個豎井一般的正方型坑里。那個獻祭的坑底及四壁都鋪有木板,里面放置祭品,頂部還有蓋板,很像一個超大的木箱子。牲口被刀斧手帶到坑里面,用青銅做成的長錐宰殺,那些代替曾經的活人去死的可憐馬羊,血噴如注,很快把坑給灌上一層恐怖的血紅,高處看下去猶如一個個血池。所謂的“血池祭壇”,正因此得名。
少年幸身穿著厚厚的禮服,像個泥塑木偶一樣,站在祭壇邊緣,簡直無法直視垂死馬、牛、羊在熱氣騰騰的血池之中的掙扎,也不敢聽那群生物的悲鳴。待犧牲們不再發(fā)出悲鳴,宰牲者就操刀將獸頭給割下來,放置在那些橫放的木板上。那些身份低下的職業(yè)的巫人,這時候就會奏響十分難聽、可怖的樂舞,一邊高聲進行詠唱。召喚四面八方的鬼神前來享用血池祭壇之中熱血騰騰的祭品。
在巫師們呼號著、舞樂著、詠唱著的瞬間,少年幸恍惚感到自己似乎又回到了殷商的紂王時代。牧野大戰(zhàn)的刀光劍影如夢幻般浮現出來,一個威猛的武士正驅趕著戰(zhàn)車在血色之中向自己飛馳而來。他看清楚了,那正是英姿勃發(fā)的師父,少年龍伯——黃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