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兵行太行山下,按常理黑山軍應該已經出兵應戰(zhàn)了才對,可這次居然毫無蹤跡。顏良很疑惑,但有十萬大軍在手,心中底氣十足,下令大軍分三路進山圍剿,顏良與軍師審配坐鎮(zhèn)后軍,押運糧草,殿后支援。三路人馬分別由呂淳于瓊、朱靈、焦觸率領,又有呂翔、呂曠、呂威璜、牽招等將相隨為副,各自領兵三萬分左中右,間隔十里,呈品字型循山谷而入。
人多就是牛啊,袁紹才崛起多久?光是打黑山叛軍就派出戰(zhàn)將十余人,還有與公孫瓚多處相抗的,算算光是戰(zhàn)將應該已經過百了。
黑山軍在賈詡的統(tǒng)籌安排下,將大量平民轉移進山,又將各路小帥兵馬合兵一處,計十六萬兵馬,又分兵兩路隱于青龍?zhí)秲蓚壬焦戎?,就等袁軍上鉤。賈詡讓張燕派張白騎、雷公二人分別帶兵五千前去擾敵,邊打邊退,將顏良的兩翼大軍分別拉遠,讓中間主的淳于瓊成為孤軍。
張白騎,雷公兩路人馬與兩翼朱靈、焦觸大軍交戰(zhàn)后紛紛敗逃,倒不是詐敗,而是真打不過。要不是二人所帶兵馬不多,又熟悉山中地型,估計連跑都跑不掉。兩路人馬捷報頻頻,顏良審配樂的臉上都臉上都開了花兒,不斷地向袁紹報喜。
可是中路的淳于瓊坐不住了,兩路人馬都已建功,自己拖在后面一直沒遇到黑山軍。淳于瓊仗著與袁紹同做過西園校尉,在袁軍將領中一直自視甚高,除了袁紹誰都不放在眼里,這次出兵黑山,淳于瓊想給自己攢點功勛,主動要求隨顏良出征??蛇@次左右兩路大軍都層層推進,節(jié)節(jié)獲勝,他這一路走在比較空曠的中路一直沒遇到黑山軍,他怕朱靈、焦觸搶了功勞,回去就更抬不起頭了,碰到顏良、文丑、張合、高覽這些猛將沒辦法,真打仗比不過,所以也沒臉去拼,可以他的資歷如果連朱靈、焦觸之流都比不過那還有什么臉在袁紹軍中混?
于是淳于瓊下令大軍加快行軍步伐,開進大山,爭取尋得黑山叛軍會戰(zhàn)建攻。副將牽招建議穩(wěn)扎穩(wěn)打,不要與左右兩路拉開太大距離,萬一碰到黑山軍主力也好尋其余兩路兵馬支援。淳于瓊一心想要立功,哪里聽得進去勸,拒絕了牽招的建議,執(zhí)意揮軍進山。
賈詡建議張燕親率黑山精銳兩萬藏于淳于瓊大軍必經之地黑龍峽,采集滾石擂木備用。讓太史慈率兵五千于峽兩里處白草坡設伏先贏后敗,引淳于瓊入伏。
太史慈帶自己親自訓練的一千精兵和張燕派給他的四千兵馬伏于白草坡。等淳于瓊的先頭部隊進入埋伏圈后,一陣亂箭后,太史慈親自率兵沖殺,袁軍大敗。
不等袁軍潰退,淳于瓊率大軍趕到。太史慈見好就收,詐敗而退,淳于瓊命令大軍緊追壓上。副將牽招阻止淳于瓊冒進,淳于瓊被軍功沖暈了頭腦,不顧牽招好言相勸,率軍緊追太史慈的潰軍。牽招無奈,只得帶本部三千兵馬拖后緩行,萬一真有伏兵也好接應。
退入黑龍峽后,太史慈邊打邊退。等淳于瓊大軍大部進入峽谷后,兩邊山頭滾石擂木如雨而下,袁軍大亂。張燕率軍大舉沖出,淳于瓊個大飯桶,搶功勞跑得比誰都快,可是一敗就抓瞎了,只顧著逃命,完全忘記自己還是一軍之帥。太史慈率親兵一千尾隨潰軍猛烈沖殺,直奔淳于瓊帥旗而去。淳于瓊見無人能擋住勇猛的太史慈,趕緊領了親兵棄帥旗而逃。幸虧有牽招帶了人馬在谷口接應,才接應淳于瓊撿得一條命??蔂空袇s在斷后時被太史慈射殺了戰(zhàn)馬,墜馬被俘。戰(zhàn)斗持續(xù)了近四個時辰,袁軍中路大軍三萬人,戰(zhàn)死戰(zhàn)傷八千,被俘一萬二千余人,四處潰散無數,最后逃出去的不足兩千人,還折了副將??扇姼矝]!另兩路袁軍受到張白騎、雷公的牽制下,還沒收到消息,仗就已經打完了。
顏良聽到淳于瓊率軍冒進以致大敗,全軍覆沒,勃然大怒:“來人,把淳于瓊拉出去砍了!”
淳于瓊此時撿得一命逃回來,本就驚魂未定,又聽得顏良要砍自己,頓時象發(fā)了瘋一樣在帥營中大吼:“顏良,你敢殺我?想當年我與主公在西園做校尉時……”又是這一套!誰知道那時候究竟是在一起吃喝玩樂還是在干嘛。
“將軍,如今大敵當前,不宜陣前斬將。不若暫且計下,待日后回兵信都,稟明主公,再作定奪?!睂徟溱s緊阻止顏良。這淳于瓊再膿包,那也是袁紹年青時的好友,又是袁紹在渤海起事時的第一批投靠的將領。這顏良要是真把他給砍了,回去不好交待啊。顏良下令了淳于瓊的兵權,將其軟禁于營中。
黑山軍大勝一場,張燕此時對賈詡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在寨中大擺宴席款待賈詡與太史慈。
“先生,張某敬你!先生神機妙算,令那袁軍大敗,實乃我黑山軍起事以來打的最痛快的一仗。先生請滿飲此杯!哈哈哈……”今兒張燕是真高興,也是真心佩服賈的計謀。雖然黑山軍也損失了七八千人馬,畢竟裝備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還有一萬多人的俘虜,迫降后只賺不虧。
兩日后黑山另一路大軍在青龍?zhí)赌习对O伏,大敗朱靈大軍,殺敵五千,俘虜三千。朱靈倒不象淳于瓊一般貪功,袁軍裝備精良,穩(wěn)住陣腳后,組織部隊撤出戰(zhàn)斗,最后帶回兩萬余人馬。
最后一路大軍還沒消息傳來,賈詡下令派兵增援。還不等增援大軍開出山寨,有探馬來報:北路袁軍焦觸行軍謹慎,并不輕易冒進,黑山陶升、王當兩位小帥坐抐不住,不聽號令,率兵偷襲袁營。誰知焦觸早有防備,王當戰(zhàn)死,陶升受傷,幸得雷公回兵救援,才保得性命。最后兩軍又會戰(zhàn)于楓山峽谷,各有損傷,總體袁軍占優(yōu),但不知為何袁軍卻無故退兵。
凌風笑諾
書友群已開,群號658686404!歡迎大家參與討論,提供資料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