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月,差不多每天都是類似的參觀學習生活,聽兩位師兄師姐講講故事順帶抬杠說笑。女弟子們愈發(fā)覺得那兩位之間的關系不尋常,但黃昶倒是不這么看,在他看來穆子清和陳想容之間無非也就是一種比較熟悉的同事關系罷了——畢竟兩人一同學藝,又一同成長了三十年,怎么可能不熟悉。
西昆侖山勢險峻,許多地方根本無路可通,還有一些干脆是獨立漂浮在空中的小山峰,用巨大鐵鏈或是自然生成的藤蔓與西昆侖主山連接在一起——當年昆侖崩塌之時除了斷成五大塊主體,還有許許多多小的峰頭巨巖之類四處碎散開來,形成一座座獨立漂浮在空中的小山峰,被稱為飛來峰。
因為這些漂浮山峰也是當年昆侖天柱的一部分,靈氣充足,對于修道者來說乃是極佳的修煉之地,千萬年來只要是被發(fā)現的,都陸續(xù)被各派仙家道門所占據,到如今已形成慣例——只有把道場設置在漂浮在空中的飛來山峰之上,才有資格被稱為“仙門”,否則只能稱為凡間道門而已。
而西昆侖門派則是得天獨厚,除了擁有一座巨大無比的主山脈外,還擁有許多這種獨立的小飛來峰,大部分是早年收集的——畢竟他們當初距離崩塌地點最接近,收集昆侖碎片最是近水樓臺。還有少數則是后來擊敗了敵對門派,把對方的山峰道場整個兒給俘虜過來的——仙門之間通常不怎么鬧矛盾??梢坏╅_戰(zhàn),那也是殘酷無比,不但要把對方的門人弟子統(tǒng)統(tǒng)干掉,連道場基業(yè)都得拖回家來,真正是做到了斬草除根。
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隱于世間,名聲不顯卻又實力強大的神秘門派”——強者恒強的馬太定律在這個世界一樣生效。西昆侖山實力強橫,它在人世間的名氣也最是響亮,每次收徒都能在最好的苗子中間挑選,同時也擁有最多的修煉資源,包括世間最大的浮空山脈,以及最多的飛來山峰——這也是一種資源。這樣培養(yǎng)出的門人弟子當然也是最多,勢力廣布天下,又可以為門派取得更多的資源……如此正向循環(huán),它的發(fā)展只會越來越好。
遍觀當今天下,諸多仙門中能夠擁有這樣條件的所謂“巨型宗派”只有兩個:西昆侖和東岐山,都是當年昆侖一脈嫡傳,數萬年以來一直積攢下的優(yōu)勢,幾乎不可能被打破。
其次又有若干規(guī)模只稍稍略遜于東西二派的“大型門派”,但往往也都歷史悠久,大部分同樣是由當年昆侖山上分散出來的仙道前輩們所創(chuàng)立——昔年昆侖天柱崩塌之時,居住在山上的修道士們也分成了好幾部分,最多一批仍以昆侖正統(tǒng)自居,流傳至今便是西昆侖。而另外一支善于劍術的劍修群體則分離出去,建立了岐山劍派。但其余也有不少三三兩兩心高氣傲的強者大能不屑與他人為伍,自己開宗立派的,便構成了那些次一等的大型門派。它們通常也擁有一兩座相當大的漂浮山峰,或是把若干座小山頭彼此相聯(lián)。在人世間也往往擁有相當的勢力范圍,甚至控制一個小國家。這樣,它們就可以在自己控制的范圍之內選拔最好的門人弟子,道統(tǒng)傳承之類都還比較穩(wěn)定。
在大型門派之下,還有數量更多的中型門派,它們的來歷可就復雜了。有些是運氣極好的散修旁門遇上了機緣,實力大進從而達到可以開宗立派的條件——而其中最重要一個條件,便是要找到一座沒人占據的飛來峰,或是干脆從別人手里搶奪——近萬年來漸以后者居多。
但更多中等門派的來歷,則是從西昆侖這類大宗派中分離出來——門派中某些高人強者因為立下了大功或實力超群,又或是因為控制邊遠地區(qū)的需要,從而被允許單獨建立道場或是分支,他們的飛來峰便是由大宗派支持。一般會要求在本人死后,傳承弟子實力又不足以保住基業(yè)的情況下交還給宗門。但假如歷經幾代都能傳承穩(wěn)固,有足夠的實力把飛來峰一直保留下去,那便可以成為一個新的門派了。
這些中型門派能擁有一兩座飛來峰就非常滿足了,有些甚至是兩三家擠在一座漂浮山峰上。他們所能挑選的門人弟子范圍就比較狹窄,象在大周朝境內的,肯定只能在西昆侖選拔之后再找那些剩下的。黃昶他們如果未能通過接引金橋的選拔,回去之后倒也有機會繼續(xù)修仙——便是進入這類中小門派。不過這未必是好事,因為諸多中小門派之間的關系太復雜了:擴張,吞并,彼此攻伐都不稀奇,爾虞我詐更是常態(tài)。在如此環(huán)境下想要安心修道可不太容易,而且由于缺乏資源,競爭激烈的關系,培養(yǎng)出的弟子門人也大都好勇斗狠,惹是生非的本事遠遠大于修仙成道的欲望,在修道之路上往往走不了多遠。
不過中等門派還不算最可憐的——它們好歹擁有飛來峰,算是被修仙界正式承認的仙門。當今的修仙界因為有兩座巨無霸加上幾大仙門聯(lián)手壓制著,秩序還算比較井然。一般來說只要別自己作死,干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引來群體討伐,對于那些歸屬權明確的飛來峰,旁人想要奪取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屬于破壞修仙界秩序的行為,篡奪者所要面對的可不僅僅是目標一家的實力,還有建立和維護這個秩序的西昆侖,東岐山等一干豪強巨派!
而只要飛來峰尚在,道場仍是建立在漂浮空中的仙山之上,門派的傳承道統(tǒng)就不會輕易斷絕,故此這類中等門派也大都有幾百乃至數千年的傳承,只要門內弟子別墮落到連最起碼的自保能力都沒有,繼續(xù)傳承下去問題就不大。
所以要說到修仙界真正苦逼的最底層,還是得數廣大的小型門派了。這類小門派沒有仙山可憑,沒資格被稱為“仙門”,只能把道場建立在人世凡間,或是開辟洞府,或是修造閣觀。沒什么條件限制,其數量就極多,實力也參差不齊,甚至哪怕只是個稍稍學了點道法的新入門也敢自稱開宗之主,不過明天就有可能被人滅了——人世間的法律管不了這些修仙者,而大宗門也根本不在意它們的生死存亡。故此在這些小門派之間所履行的可是真正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無論修仙者還是門派本身,死亡率都極高,如果沒有足夠實力,旋起旋滅也屬常事。
當然,歷經這么多年斗爭和淘汰,到如今還能生存下來的小門派也無一不是強悍之輩?;蚴怯凶约邯毺貜姍M的道法秘術,或是背后有大宗派作為靠山,更有些運氣好的占據了大地上靈脈充足之地,廣收門徒,發(fā)展迅速,其真實實力已經不在那些傳統(tǒng)的中型門派之下。只是因為沒有飛來峰,還只能屈居在小門派之列。而恰恰也是這類門派最想要挑起紛爭,時刻虎視眈眈的盯著那些虛弱仙門,只要一有機會便試圖取而代之。
——這便是當前整個修仙界的生態(tài)狀況,也是常常令黃昶感到時驚時喜的最主要原因。驚的是修仙界居然如此混亂復雜,喜得則是自己總算是找了個最大最強硬的靠山。今后即使不能取得太大成就,也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在修仙路上一直走到走不下去的那一天,而不必擔心遭遇到外來威脅。
上一世的黃昶是個遵紀守法好青年,討厭混亂追求平穩(wěn),如今的他也沒有太大野心,因為從小一直在家人的期盼下,才走上了這條修仙路,倒也沒指望能成為什么地仙圣祖之類——畢竟當初那位仙師說他天賦有限么。
這一世,黃昶也只求個安穩(wěn)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