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早有預料,第一次煉丹,很可能會失敗,但也沒想到失敗得這么徹頭徹尾。
一份標準靈藥凝聚成的十二粒培氣丹,全是不能吃的廢丹,靈性盡失。
唯一還能安慰的是,至少丹藥成形了,雖然不夠圓潤。
一份培氣丹的靈藥和搭配的靈水,價值三塊靈石,而培氣丹價值一塊靈石一粒。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一名煉丹師,煉制一份培氣丹,得成丹三粒,才能收回成本。
這還沒算上修士消耗的精力和真氣神識,若是算上,估計得成丹四五粒,才能保本。
按照《煉丹初解》所記,能煉制三種一階下品丹藥,且成丹率達到一半者,才勉強稱得上一階下品煉丹師。
而煉丹師對某種丹藥的成丹率,達到四分之一為入門,一半者小成,四分之三為大成,百分之百為圓滿。
煉丹是需要天賦的,靠堆資源勤能補拙,最多也就堆到入門和小成,大成以上,非天賦和悟性皆備不可!
而只有成丹率大成,煉丹師才有進階的可能,否則一輩子會困在原級。
煉廢了三塊靈石的丹材,不肉痛是不可能的。張桐舒了口氣,打坐回復真氣和神識的消耗。
半個時辰后,感覺自己的狀態(tài)已經(jīng)滿血,重新打起精神,張桐又取出一份培氣丹的標準丹材。
這一次,他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訓,對控火,萃靈和離雜更加上心。
丹訣和神識操控下,丹爐中的藥液攪拌得勻透了幾分,施展圓丹和封丹術(shù)時,更是一絲不茍。
每一個程序,張桐相信都是微微進步了幾分,對煉丹術(shù)也是多了一些心得。
結(jié)果丹爐一開,十二粒丹丸依然全是廢丹,沒有蘊含一絲的靈氣。
張桐一臉黑線,自打修真以來,因為靠著兩界之差異,賺取靈石,修煉上還算順風順水。
因此在內(nèi)心,難免生出了幾絲驕躁之心,覺得修真之難,亦不過如此。
如今煉丹接連失利,卻是給他好好上了一課,有了敬畏之心。
“再來,我就不信,區(qū)區(qū)培氣丹,煉不出來?!”
再次打坐半個時辰,生龍活虎之后,他又投入到了煉丹的大業(yè)之中。
這一回,張桐更是小心翼翼,務(wù)必每個步驟都做到了現(xiàn)階段的最好。
結(jié)果,還是煉廢了!
沒有氣餒,又花去半個時辰回復神識真氣,第四爐培氣丹繼續(xù)走起。
沒有什么意外,第四爐照樣煉廢,不過出爐的丹丸,形態(tài)變得圓潤了一些。
第五爐,盡皆廢丹,不過丹藥表面沒有那么黏糊了。
第六爐,還是廢丹,培氣丹表面不再那么焦黑,火候掌握得完善了一點。
第七爐,廢丹,丹藥掰開之后觀察,雜質(zhì)趨于減少,封丹依然失敗,靈氣沒有封住,全部逸散。
第八爐,丹藥隔著丹爐搓的更好看了,但還是廢丹,沒法下口,吃了說不定后門止不住。
……
第十二爐,繼續(xù)廢丹,不過從表面來看,和完整的培氣丹已經(jīng)像個八八九九,除了沒有蘊含靈氣。
張桐為人執(zhí)著,一旦認定的事情,八頭牛都拉不回來,他就和煉丹杠上了。
修真無歲月,但是煉丹卻是頗耗心神,每一次煉廢的過程都是一種煎熬,一種蛻變。
張桐覺得,煉丹比煉氣可難多了,自己在煉氣的悟性上,可能遠甚于煉丹術(shù)。
一天下來,整整十二爐標準丹材,全部作廢,損失三十六塊靈石。
再加上一天十塊靈石的洞府租金,煉丹第一天,張桐純虧四十六塊靈石。
不過他沒有氣餒,如果煉丹這么容易的話,煉丹師就不會那么搶手,受人尊重了!
一開始不煉廢個二三十爐,說出去都不好稱自己是煉丹師。
可見,培養(yǎng)這個職業(yè),夠燒錢的!
作為煉氣四層的修真者,張桐第一次身心俱疲。
他從儲物袋取出一些早已保溫好的靈膳,好好吃了一頓。
然后就不管不顧,打了個地鋪,美美地睡了一覺。
直到第二天上午,他才舒服起身。一邊弄了一些吃食,一邊拿出師父林奕君留給他的煉丹心得。
《煉丹初解》,他完完整整,從頭到尾又仔仔細細啃了一遍。
用處自然是有的,從丹書和丹方之中,張桐發(fā)現(xiàn)了之前煉丹時的幾個錯漏之處。
“試一試便知虛實!”
張桐神色淡然,失敗太多次也不是沒有好處,他現(xiàn)在更是處變不驚。
引出地火,青羊爐預熱,放入靈水、紅須參、紫芝等各種主藥輔材,小心控火。
然后,神識跟蹤操控,一手手丹訣法術(shù),熟練地打入丹爐之中,爐中頓時云霧蒸騰。
“給我收!”
半個時辰左右,這爐培氣丹順利出爐,被張桐納入掌心。
“廢丹、廢丹……廢丹,又是如此,咦,不盡然,這枚丹藥,好像不太一樣!”
這一爐,有十一粒廢丹,不過還有一粒,張桐用神識仔細觀察了一番,又拿出一枚購置的培氣丹,兩相對比。
發(fā)現(xiàn),這一粒,還殘存著大概十分之一的靈氣量,那就不該叫廢丹,而是次丹!
次丹者,完整丹藥的殘次品,只殘留部分功效,往往是因為所含雜質(zhì)多了一點,或者就是封丹術(shù)不夠完善。
蒼天不負有心人,張桐瞬間元氣滿滿,自信心爆棚。
他總結(jié)這么一點點成功的經(jīng)驗,打坐回復狀態(tài)后,開始第二爐培氣丹的煉制。
“嗡嗡……”
這一回收丹之時,青羊爐都響起了略微的低鳴。
“十粒廢丹,兩粒殘留兩成藥性的次丹,有進步!”
感覺成丹在望,張桐穩(wěn)定了下雀躍的心神,再次和煉丹大業(yè)杠了起來。
第三爐,三粒兩成藥性的次丹,九粒廢丹。
第四爐,四粒三成藥效的次丹,七粒廢丹。
……
第十一爐,一粒廢丹,十一粒次丹,不過丹藥殘留的靈氣,普遍都在五成以上,甚至還有八九成的。
“今日最后一爐,看能不能真正煉出一粒成丹了?”
次丹畢竟是次丹,賣出去別人肯定不要,自己吃又不敢,雜質(zhì)多容易積累丹毒。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nèi)f化兮,未始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