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昭昭,酣戰(zhàn)不休,天空中風云變幻,刮起的狂風在耳邊呼嘯作響,仿佛老天都在為這支即將被消滅的明軍悲戚。
就在宋、劉部支持不住,殘部被團團圍住,做最后抵抗之時。南邊的地平線上,傳來隆隆的馬蹄聲,伴隨著卷起的滾滾黃沙。
等他們沖出煙塵之時,十余名金甲武將,簇擁著一位銀甲將軍疾馳而來,緊隨其后的是一面團龍戰(zhàn)旗,及鋪天蓋地的明軍騎兵。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著時讓交戰(zhàn)的兩支軍隊錯愕。而回過神的明軍將士,看到了那面象龍旗后,也都爆發(fā)了陣陣歡呼之聲。
沙米查干當然也注意到了,明軍能出現在這,就證明安定已失。雖然來軍的規(guī)模不大,最多不過三到四萬之眾,可他們是生力軍,而自己手里只有一支疲憊之師。
敦煌的明軍贏了,宋晟、劉真贏了,到嘴邊的肥肉就這么飛了,如果東察哈臺軍堅持全殲他們,那只能讓自己的損失無限增大,這不是沙米查干想看到的。
“傳令,脫離與明軍的接觸,放棄一切輜重,后隊變前隊,全軍向北折返?!?p> 沙米查干的確是明智的,帶上這些家當,他們不可能全身而退,會像草原上的羊群一般,被狼一口口吃掉,甩都甩不掉。
待東察哈臺聯軍如潮水般退卻,宋晟、劉真等將士,全身仿佛被抽干了氣力一般,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劫后余生的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那面龍旗一馬當先,身后的明軍,也自動的分出兩股,從兩翼開始包抄,他們在側翼拉的越長,被截下來的人就會越多。
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戰(zhàn)術,它要考驗的是將領之間的默契,更要求將領們把準時機,自行與主力脫離,切割敵軍,進而完成包圍。
但不要小看這種戰(zhàn)術,在萬馬奔騰,廝殺聲震天的隊伍中,根本就沒法時時保持指令準確傳達,這就是為什么騎兵將領,比步兵將領要少的原因。
這支軍隊的統(tǒng)帥,能將這戰(zhàn)術的掌握的如此透徹,足以證明其能力,絕非一般,甚至遠遠超過了同輩的將領。
他是誰呢?竟然能得到天子旌旗?
晉王,還是燕王?
兩萬余明軍,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在東察哈臺軍隊的尾部,狠狠咬下了一口。三支騎軍軍猶如三股巨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停擠壓著沙米查干拋棄的軍隊。
隆隆的戰(zhàn)鼓聲如雷動,響徹九天,又如萬頃怒濤撲擊懸崖。長劍揮舞,彎刀砍殺,長槍如蛇,弓箭像蝗蟲般密集,兩支軍隊在沉悶的撞擊聲和短促的嘶吼聲,陣中一朵朵血花綻放于野。
尤其是那員令人矚目的銀甲將軍,唰唰唰,三招沒有到,一槍刺中敵將咽喉,挑之馬下。隨即躍馬上前,抽出腰間的寶劍,揮劍砍飛了沙密邇的人頭,脖頸的斷裂一股血劍噴涌而出。
這一口咬的可謂不小,東察哈臺聯軍兩萬五千多精疲力盡的士卒,在包圍圈拼死抵抗。僅僅過了一個時辰,他們就從刀俎,變成了魚肉。
與他們一樣,明軍的騎兵也毫不留情,哪怕是胸口被刺中,脖頸處也免不了被補上一刀。沒錯,自奔襲戰(zhàn)開始以來,這支騎兵就沒留過活口,所接之敵,盡數斬殺。
除了為奔襲保密外,更是要正告關外諸部,凡是與大明為敵者,死是唯一的出路。
圍殲戰(zhàn),進行了三個時辰,以常森砍斷東察哈臺的將旗為終。整個戰(zhàn)場積尸累累,血流成河,斷臂殘肢隨處可見。東察哈臺部,除了些許戰(zhàn)馬,再沒有站著的。
等朱雄英策馬回到敦煌城時,剛剛撲滅城中大火,灰頭土臉的宋晟、劉真,都一臉驚詫的看著朱雄英。無他,這支騎軍的統(tǒng)帥,實在年輕的離譜,而且他們還不認識。
這是哪家公侯府的少年郎,不僅勇武異常,而且還能有幸得到陛下的青睞,授以重柄。
“敦煌都督-宋晟感謝將軍的馳援,將軍是我敦煌守軍的救命恩人?!?p> 既然不知道身份,人又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宋晟當然不能按照軍中的規(guī)矩,以資歷論高低。所幸自報家門,聽聽人家怎么說。
可還沒等那人說話,身后的擴廓睿卻厲聲喝道:“無禮!見了皇太孫殿下,還敢不拜,敦煌軍這么沒有家教嗎?”
宋晟、劉真都開國功臣,被小輩將領喝斥本該憤怒,可一聽到站在他們面前微笑的年輕人,竟然是皇太孫,兩人一時腦袋沒轉過彎兒來。
他們倆戍邊已久,很多年沒回過應天了,當然不識得朱雄英。也正是此時,二人才用狐疑眼神掃向那面團龍旗。仔細看才知道,那根本不是天子旌旗,而是儲君的龍旗。
“標下-宋晟/劉真,參見皇太孫殿下。臣等不識殿下真顏,請殿下恕罪!”
就在二將要下拜之時,朱雄英卻拖住了他們的胳膊,將二將扶了起來。笑著言道:“該是孤感謝二位將軍才是,沒有你們的堅持,嘉峪關以西,將不復為明境矣?!?p> 老實說,朱雄英沒有想到這仗打的如此艱苦,三萬敦煌軍,活下來就這寥寥不足兩千人且人人帶傷。城內城外積尸如山,甚至連城頭都被削掉一大截,這仗打的多慘可想而知。
“不要擔心,孤已經命開國公常升,率七千鐵騎,星夜馳援龍勒山?!?p> “戰(zhàn)后,孤還要單獨具本,向天子表奏敦煌軍的忠烈,活著的人人晉升,死的著重撫恤!”
這太孫雖然年輕,可說話辦事都在點子上,宋晟、劉真及周圍的將士,好久沒有聽到這么知心的話了,也都不爭氣的留下眼淚。
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沒經歷過這么慘烈的戰(zhàn)事,沒經歷過那種絕望,誰能理解他們這些劫后余生之人,心里的滋味呢!
好在,好在犧牲是有價值的!太孫作保,陣亡兄弟的家眷,一定能得到最妥善的安置,兄弟們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