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少年幸之旅一爭鳴時代

四、采詩

少年幸之旅一爭鳴時代 陶林先生 2002 2022-05-18 16:32:39

  四、采詩

  冬去春來,安定太平的年歲,春秋飛快。春寒料峭過去了,布谷鳥又開始在大地上空高聲鳴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農人們聽不得這么雅言的詞匯,滿耳只是“播谷,播谷”的催促之聲。

  這一天,是春耕日的一個傍晚,經(jīng)過一天的勞作,大塊被寒冷所冰凍的土地被勤奮的農人翻了過來,吸納大地初生的陽氣,準備孕育新一年的豐收。上午,他們在田畯的監(jiān)督下、集體勞作翻好了公田里的土;下午,他們各顧各家,賣力地翻著各自私田里的土。

  這時候,田埂外寬闊的官道上突然傳來“篤篤”的響聲——那是有人在搖著木鐸。所謂“鐸”,是一種手持的小鐘,在祭祀或者軍隊之中搖響,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木鐸之聲悠長回蕩,勞作了一天的農人們不禁停下手中的活計,循著聲音去看。

  一個身形魁梧、腳步矯健的人,正從鎬京方向上昂首走過來,只見他手里搖著木鐸,身穿著繡著周王室繁花紋樣的青衿衣,腰中別著一枚盾型龍紋青銅腰牌(那是自由行走四隘的通行證),背著一個帶蓋的大竹筐,頭戴著士的冠冕,腰里還佩著一把用于防身自衛(wèi)的青銅劍。大家一看都知道,來人正是周公所派出到國中四處采詩的采詩官。

  當年武王在伐紂之后,不出三年,就因曾經(jīng)過于思慮過多而患病逝世。太子姬誦即位,因為侄兒年幼,周公姬旦以大周第一國公和太師的身份代行攝政,稱攝政王,召公姬奭以太保的身份夾輔新王與周公。周公繼承了文王姬昌的治國方略,文武兼修,且更重文治,花了極大的心血,構建了極其復雜的禮樂之治。

  其中的樂治,是禮制的重要輔助。一向好吟雅言的周公,堅信詩樂同源,在朝廷之上擴充了原有的宮廷詩官制,要讓他們走出宮廷,走向四野。以王畿為榜樣,下令各諸侯國設立深入民間的采詩官,定期到四野去采集雅言、詩歌,以知民風,以娛諸侯、天子。

  今天,這位采詩官年紀并不大,相貌清秀雅致??磥?,必定是宗周太學——“辟雍”里飽學六藝宗室貴族子弟。采詩是種異常辛苦、卻要求很高的工作。周公除了安排那些孤寡有學的宗室老人去干之外,還刻意安排宗室里那些最優(yōu)秀、要被選為卿大夫的子弟去干,就是刻意要鍛煉他們體察民情、學習民言、兼修詩樂的品質。

  這個采詩官看到這白鹿村一代有如此之多的農人,忍不住停下腳步來,高聲喊道:“采詩獻王,納者有賞!”

  那些農人們聽到采詩官這樣招詩,就有一位老人高聲朗誦一首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這是公然拿采詩官調侃,但是那采詩官也不惱,笑著大聲答道:“父老,可惜啊,這首古詩《擊壤歌》,宮中已經(jīng)采了!”

  另外就有人應和另一首古詩說:“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采詩官認真聽了,也笑答道:“哈哈,這首《卿云》詩,宮中也有了!不能算新作,我是不能用的!”

  一個荷著青銅鏟的老者就大聲說:“我吟誦這首,上官可曾聽過?”采詩官微微點頭,停下腳步來,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只聽那個老者朗聲吟誦道: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吾適安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聽到這首詩,采詩官臉色不禁稍稍一變,問道:“老先生,這首詩是從何處聽來的呢?在下采詩官姬齡,愿聽您的賜教!”

  那個老農說:“去年我跟人販牛到東都成周,途經(jīng)首陽山,聽山民們傳唱的!說是有前商孤竹國兩個王子,叫,叫伯夷叔齊的,采薇而食,餓死在山上,臨終之前唱出來的!”

  那采詩官姬齡點頭道:“嗯,是那兩人,我祖文王厚待為上賓,卻因為一心向著商紂,不從我大周。商紂暴虐,以暴易暴有什么不對么?我們牧野大戰(zhàn)勝利以后,他們又不愿入朝效力,號稱說不食周粟,雙雙餓死在首陽山。這是咎由自??!父老,我暫且錄下這首詩,但你以后不要再傳唱了!這首采薇,只能算野言,算不得雅言!”

  說完,他就從身后的竹簍子里取出一根竹簡和一把刻刀,找一棵大柳樹下坐著,記下了那個老農的詩。錄完之后,他又從竹簍子里摸出另一根上了紅漆的細竹簽——那是一根可以從官倉里領取粟米的“籌子”。他在竹簽油漆的地方刻下了自己的名字“齡”,交給那老農。

  老農拿到這根籌子,不由兩眼一亮。他認得的,這是一種從官倉里提軍糧的官籌。只憑一首聽來的詩,就可以從官倉里領取一石粟米,簡直是天外飛財,他不由地連連道謝,并堅定表示詩已經(jīng)歸了宮中,他做夢都不會吟誦了。姬齡笑了笑,抬頭望了一眼遠方的天空。

  老農獲賞的情況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聚攏而來。一個農家女子拉著一個獨臂的農夫走到采詩官面前說:“王差今天還采詩么?我家丈夫也會吟誦一首《采薇》,王差可想聽聽?”

  那叫做姬齡的采詩官稱許點頭道:“但有好詩,盡管吟誦來!周公大人設樂府,就是是想讓王上和諸侯大夫,能時時刻刻聽到國人心聲!”

  那個獨臂的農人只好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再度吟誦了那首“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一首吟罷了,連采詩官都深受感染,感嘆不斷“好詩,好詩,誦得真好,真好”,連忙在竹簡上飛快地記錄下來。因為這首新的《采薇》,獨臂的農人獲得了十石糧食的官籌,他的妻子高興得只捶丈夫的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