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山村桃運相師

第三百三十章 大師講經(jīng)

山村桃運相師 亦只大烏龜 2005 2022-05-27 15:38:25

  這就是簡單的一個掃視。

  就能達到如此讓人心驚的地步。

  而且剛才那個掃視。

  葉鈞經(jīng)過了觀察。

  就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動作。

  并沒有什么靈力波動。

  但是卻能起到這樣的效果。

  著實叫人驚異不已。

  這種就完全是憑借一個人的氣場。

  將現(xiàn)場的氣氛壓制成如此。

  這個感覺可能聽上去很玄乎。

  其實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

  就像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一些人。

  比如一些氣場很強大的班主任。

  他一來了教室。

  整個教室就安靜了下來。

  這就是氣場。

  而這個妙峰大師。

  就是有如此的氣場。

  一種能讓人變寧靜的氣場。

  這是她自身的修養(yǎng)和能力帶來的。

  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經(jīng)過了這一手。

  現(xiàn)場的人。

  都是能感到這種變化。

  看向這位妙峰大師的眼神就變得更加灼熱了。

  簡直是匪夷所思。

  這種手段。

  不過,大家感到驚訝歸驚訝。

  可沒有一個人在這個時候發(fā)出聲音。

  臺上的妙峰大師,也沒有什么過多的話語。

  對自己來一個自我介紹。

  方才那些介紹?!舅匦拟帧康闹鞒侄家呀?jīng)做過了。

  她只是在掃視完了眾人之后。

  然后微微頷首。

  纖纖玉手在胸前拈了一個手印。

  這個手印。

  葉鈞倒不是不熟悉。

  可是在眾的信徒卻是熟悉得不行的。

  這個手印,叫作觀音大慈大悲手印。

  這個手印。

  在傳說中,是觀音救苦救難時候比出來的手印。

  一般來說。

  用在在佛教徒中。

  表示一種日常的打招呼與問候。

  【素心庵】也是信奉觀音大士的。

  眾信徒看到了這個手印。

  也是紛紛結印表示了回敬。

  現(xiàn)場一片和睦。

  唯獨葉鈞。

  他壓根不是信徒。

  不過這個時候。

  為了顯得扎眼。

  也是跟著旁人,比劃了一下。

  這一幕,恰好落在了臺上的妙峰大師眼中。

  妙峰沒有多做什么表示。

  只是淡淡掃過了這個年輕人。

  然后在講經(jīng)臺上,

  長身玉立。

  輕啟薄唇,緩緩開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凈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xiàn);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眾寶羅網(wǎng),妙香華纓,周匝垂布…”

  她一張口,就是開始講經(jīng)。

  聲音清越而又充滿了空靈。

  妙不可言。

  聽她講經(jīng)。

  就宛若處在仙佛妙境一般。

  這一段是【華嚴經(jīng)】的第一卷。

  也是被眾人所熟知的第一段。

  講的就是西方佛國的美妙景象。

  但是這一切,乍聽是如此。

  聽上去就是如同做推銷一般。

  首先給你畫個大餅。

  給你說說。

  咱們這個產(chǎn)品多好多好。

  吸引來你買。

  信佛也是如此。

  你首先得了解信佛的好處,

  然后才有心思去信奉它。

  不然一個你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

  就是村頭的老太太,也不會去信奉的。

  所以在【華嚴經(jīng)】的第一卷。

  充滿了對佛國的美好描述。

  但是它之所以能成為經(jīng)典,

  也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是賣佛教的安利。

  在描述佛國的美好的同時。

  也有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句子。

  這個妙峰大師。

  也會停下來,講解一二。

  而且。

  還不止是普通的講解。

  不時還要對照一下【華嚴經(jīng)】的原文。

  與梵語版本的【華嚴經(jīng)】原著的區(qū)別。

  這一點,可就厲害了。

  這個【華嚴經(jīng)】一共有七十多卷。

  如果但是從一個外人的眼光來看。

  這些的東西如果沒有人講解。

  你就和看天書沒有什么區(qū)別。

  而且這也是古代時候流傳到華夏來的典籍。

  現(xiàn)在的譯本。

  都是文言文。

  現(xiàn)在這些信徒。

  虔誠這個先不提。

  單是這個文化水平。

  看個文言文。

  也是很費力的事。

  這個其實和文化水平的關系也不算太大。

  畢竟,就是來大學生。

  也不一定能看得懂它寫的什么。

  除非是專門搞這個漢語言學生。

  可是即便這批學生來了。

  讀是能讀懂。

  但是想要明白他們講的什么。

  也是不現(xiàn)實的。

  這每一句,都牽扯到太多的典故和傳說。

  除非是專門搞佛學。

  才能對其中做出一些解讀。

  在國內,有相當數(shù)量的佛學院。

  他們就是專門做這個活的。

  但對于這批佛學院的學生來說。

  想要吃透一本經(jīng)典。

  這個吃透也用得不準確。

  更準確的來說。

  是理解這本經(jīng)典的大概意思。

  已經(jīng)是相當了不得的事了,

  而這位妙峰大師。

  則是了不得。

  她不僅對里面的經(jīng)義理解深刻。

  完全就是信手拈來。

  而且還能用梵文文本對照。

  要知道梵文這個東西。

  整個世界上懂的都不多。

  除非了一些語言學家。

  剩下的都是一些佛學家。

  而且就是那些出名的大師。

  也不一定能精通的梵文。

  因為這個東西。

  畢竟是一門相當晦澀小眾的語言。

  但是當初許多佛教的典籍。

  都是用梵文進行記錄的。

  所以才會有不少佛學家對此進行研究。

  但是更多的人。

  還是閱讀的現(xiàn)成的漢化版本。

  只有極少部分人。

  才對梵文文本有一定研究。

  很明顯。

  這個妙峰大師。

  都已經(jīng)不是有研究這么一回事了。

  看她輕車熟路的模樣。

  葉鈞毫不懷疑她是一個梵文大師。

  原本葉鈞覺得自己對經(jīng)文不感興趣。

  但是這個妙峰大師著實講得不錯。

  對于經(jīng)文的理解很深刻。

  而且雖然看上去高冷。

  但是談到經(jīng)文。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還舉了一些現(xiàn)成的例子。

  比如為了讓大家理解緣起性空這個佛教的終極難題。

  這位妙峰大師講了這么一個道理。

  所謂的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

  所謂“緣起”,就是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chǎn)物,都是因果循環(huán)所致。

  世上沒有常住不空的事物,沒有永久獨立存在的東西。

  所謂“性空”,就是世上所有因緣和合產(chǎn)生的事物,其本性都是虛無,是空。

  如果自性不空,便不會有。

  而這個說法,雖然聽上去簡單。

  卻只有經(jīng)歷了大劫難才會有所體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