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五百六十二年

第二十七章 齊桓公的煩惱

五百六十二年 黃巢0238 9503 2019-08-04 23:32:26

  申生的死給冉冉升起的晉國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個時代再一次告訴世人,天下的霸主只能有一個,而這一個就是齊桓公。

  就在申生上吊自殺的第二年,齊桓公又舉行了一次會盟,而這次會盟除了諸侯之間幾個老熟人之外還有一個新人也來參加了。這個新人既沒有名也沒有份,既不是諸侯也不是大夫,但這個人卻在會盟期間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因為,他在諸侯間擁有的聲望,從某方面講甚至高過了齊桓公。

  這個人是誰?有這么大能耐?

  他是儲君,但既不是齊國的儲君,也不是其他哪個大國的儲君,而是周王室的儲君,周惠王的兒子太子鄭。

  身為王室成員的太子鄭之所以來參加這次會盟,這其中原因既有他自己的意愿也有齊桓公的安排。

  不過,不管是太子鄭的意愿也好還是齊桓公的安排也罷,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太子鄭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煩的事,他的父親周惠王有很多個兒子,最近他有點感覺老爸現(xiàn)在最喜歡的好像不是他了。

  這讓他感覺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危機感,所以他才來參加這次會盟,他的目的就是來求救的。

  王室太子的地位受到了危機,密切關注王室動態(tài)的齊桓公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于是這讓他也感覺到了危機。

  在尊王攘夷的大旗之下,長幼有序是天下基本的禮儀,齊桓公表示絕不能允許在他極力維護的周王室里出現(xiàn)廢長立幼的情況。

  這種伸手打自己臉的行為齊桓公表示他絕不能容忍,所以,他要管管這事。

  但是,齊桓公又不能直接插手周王室的事,所以他才想到在諸侯會盟的時候把太子鄭帶出來在各個諸侯中露個面。算是大家相互認識認識,順便立個盟約,以后有什么事相互幫幫忙。

  齊桓公和太子鄭這招是極厲害的,這次會盟過后,周惠王就算再喜歡小兒子,怕也是沒有那個膽量敢輕易換掉已經(jīng)與諸侯立過盟約了的太子鄭。

  對于齊桓公的安排,太子鄭表示很滿意,因為他王室儲君的地位算是暫時穩(wěn)定了。而能穩(wěn)定王室,齊桓公表示他自己也很開心。

  大家都開心了,但是,有一個人非常不高興,周惠王。

  他沒有想到會被諸侯算計一步,還被蒙在鼓里的他是又氣又恨,于是,在心里慢慢的就忘記了齊桓公扶持王室攘除外夷的功勞,漸漸的萌生了削弱齊桓公和齊國的念頭。

  周惠王想削弱齊桓公不是他一個人能做的到的,也不是隨便聯(lián)合幾個諸侯就能做得到的,除非他聯(lián)合的是天下另外幾個大國。

  可是,當今天下除了齊國之外還能稱為大國的也就楚國和晉國了。而要想聯(lián)合晉國和楚國,周惠王必須萬般小心才是,因為他倆現(xiàn)在還都是齊國的盟友,如果事情不成功反而讓齊桓公知道了,那么周惠王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周惠王不想放棄,于是,他開始行動了。

  不過聯(lián)合晉國和楚國這種事是不能自己出面的,周惠王需要找一個代理人,而這人也很快就找到了,他就是鄭國的國君鄭文公。

  鄭文公是一個合適的人,而為什么說他合適呢?

  我們把目光轉移到鄭國來看看。

  自鄭厲公幫助周王室平定王子頹的叛亂后,鄭國在諸侯間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每次諸侯會盟,鄭國都只有做配角的命,現(xiàn)在的他只是一個依附著霸主生存的小國。

  這是鄭國現(xiàn)如今的背景,而周惠王之所以找到鄭文公,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申侯把自己的封邑虎牢修得漂漂亮亮的,這件事是沒有經(jīng)過鄭文公同意的。

  申侯忘記了一件事實,他只不過是鄭國的一大夫,但他現(xiàn)在所得的一切卻不是鄭文公給的,就連修建城池這種事也沒有得到鄭文公的同意,他的這種不把鄭文公放在眼里的行為肯定是會讓鄭文公心里憋著一口氣的。

  想想當年爺爺鄭莊公在世的時候,那威風可不比現(xiàn)在的齊桓公遜色,那時連天子都要給鄭國好臉色,哪像現(xiàn)在連自己的臣子都敢在自己面前跳起來。

  鄭文公越想越生氣,但是又想到申侯的封邑虎牢正是齊桓公給的,所以又一點脾氣沒有了。

  當然,鄭文公也不是沒有脾氣,他只是不敢發(fā)泄出來,憋在了心里。

  拿鄭國的土地封賞鄭國的大夫,齊桓公連問都沒有問過鄭文公一句,想想鄭文公心里那個窩囊氣啊。而看著鄭文公這受氣小媳婦的樣,周惠王正是把這看在了眼里,疼在了心里,所以才決定找到他。

  就在齊桓公帶太子鄭來參加會盟的同一年秋天各諸侯又舉行了一次會盟,這次會盟的主題是正常的合作交流,所以天下的諸侯基本都來了,周天子也是知道的。

  本來正常的會盟是友好的,但一個人的介入?yún)s破壞了這個氣氛,而這個不給齊桓公面子出來破壞氣氛的人正是周惠王。

  在會盟開始前周惠王讓他的卿士周公給鄭文公帶去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破壞了齊桓公一手打造的天下同盟。

  周惠王告訴鄭文公:“我要在背地里支持你,所以希望你去跟隨楚國,然后再結盟晉國,那樣以后就沒有人敢動你了?!?p>  聽著從周惠王嘴里說出來的話,鄭文公當然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所以他沒有絲毫的懷疑,心里就樂得美滋滋的。

  得到了天子的指示后誰還會理會齊桓公,就這樣,鄭文公連諸侯大會都不準備參加就一個人跑回鄭國了。

  鄭文公犯二,但鄭國的大夫可不能跟他一起犯二,因為他們很清楚的看到了霸主齊桓公的實力,并且,他們也很清楚背叛齊桓公會是什么下場。所以,他們極力阻擾鄭文公,但是鄭文公不理會。

  天真可愛的鄭文公還以為周惠王是來拯救自己逃離齊桓公掌控的,但他不知道周惠王只是想通過他來樹立楚國和晉國與齊國的對抗,他不知道有些人說話是用嘴的,有些人說話是用腦的。

  周惠王就屬于前者。

  一個天子拉攏自己的諸侯所用的借口和承若竟然是讓他去投靠另一個諸侯,這樣的天子真是可悲又可憐。

  不過周惠王還是有一點可喜的,那就是即便自己一無所有,即便自己口若懸河,卻始終還有一個人相信自己,這對天子來講也許這也是一種幸福,鄭文公就這樣做了這個冤大頭。

  齊桓公主持的諸侯大會,鄭文公竟然敢在會還沒有開完就不打招呼溜掉,這還得了,于是齊桓公表示生氣了,后果很嚴重。

  齊桓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54年),小白召集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曹昭公包圍了鄭國新城。

  齊桓公這么大的架勢拉出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教訓鄭文公,因為,盟友的背叛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

  面對齊國領導的聯(lián)軍,這一次鄭文公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害怕,他好像是鐵了心的要跟齊桓公對著干。

  不知道是不是周惠王的口若懸河真的給了他力量讓他這么的義無反顧,還是他一直記恨著齊桓公沒有經(jīng)過自己同意就把虎牢賞賜給申侯。

  總而言之,這一次鄭文公好像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持自己。

  鄭文公充滿信心,但是小小的一個鄭國,不要說齊國領著六國的精英來了,就算是齊桓公從齊國隨便派一個大夫過來也夠鄭文公喝一壺的。

  然而,正當大家都以為鄭國要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齊國聯(lián)軍的頭腦們卻陸陸續(xù)續(xù)收到了來自他們的盟友許國的求援。

  許國正在遭受侵犯。

  是誰敢在霸主齊桓公的眼皮底下搞事情,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于是,齊桓公立馬調(diào)轉槍頭風風火火的帶領著諸侯們走上了前往救援許國的道路。

  在到達許國之前,諸侯們是做足了心里準備的,本以為一場大戰(zhàn)在所難免,可是,當他們趕到許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許國并沒有什么大礙。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事是楚國干的。

  對于齊桓公來講現(xiàn)在問題來了,鄭國和楚國的接連反叛代表著自己嘔心瀝血歷經(jīng)數(shù)十年建立的諸侯聯(lián)盟現(xiàn)在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小小的鄭國是很好收拾的,只是沒有想到原來鄭國如此的膽大包天是因為有楚國在背后撐腰,難道他們早就為這件事謀劃許久了嗎?

  當這個問題浮現(xiàn)在齊桓公的腦海中時,那么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不是鄭文公不參加諸侯會盟這種小事情了,而是已經(jīng)到了威脅齊桓公霸主地位的地步了。

  兩年前攜諸侯聯(lián)軍南下遠征楚國,表面上楚國已經(jīng)認同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但現(xiàn)在在背地里楚國又在煽動中原小國反叛齊國的聯(lián)盟,這對齊桓公來講是不可忍受的。

  但很快他就冷靜下來了,楚國既然想通過鄭國來挑戰(zhàn)我的霸主地位嗎,那么好,我齊桓公就接受你的挑戰(zhàn)。你拿鄭國做橋頭堡,那我也拿鄭國做橋頭堡,咱就讓鄭國看看誰才是天下的霸主。

  齊國和楚國都把鄭國作為自己表演的舞臺,他們肯定是沒有考慮過鄭國的感受的,就連鄭國自己都沒有想到過。

  但不管是福還是禍,誰讓鄭國你自己一不小心就上了這條賊船呢。

  當兩個超級大國都把重心放到鄭國來了的時候,這代表著許國暫時就沒有危險了,但對于鄭國來講危險就加倍了。

  齊桓公現(xiàn)在看到的不是鄭國因為不來參加會盟時的無禮,而是看到了他背后存心破壞諸侯聯(lián)盟的楚國。這一次鄭國敢在楚國的支持下不來參加會盟,那么他下一次也不會來,更危險的是,再下一次就可能是陳國、蔡國、衛(wèi)國、魯國都不來了。

  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到那時就不是代表著齊國領導的諸侯聯(lián)盟瓦解的問題了,那時代表的可能就將是楚國領導的新聯(lián)盟成立了。

  這是齊桓公害怕的,自己本來只是想嚇唬一下鄭國,沒想到鄭國竟然把楚國牽出來嚇唬自己。

  當然,齊桓公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楚國通過包圍許國來救援鄭國,那么第二年齊桓公再一次攻打鄭國,看你楚國怎么辦。

  這一次齊桓公沒有過多的虛張聲勢,他沒有召集其他諸侯來給鄭國一個聲勢浩大的視覺盛宴,因為齊桓公覺得只有在嚇唬人的時候才需要那么多人,而真正的干架要的只是精英。

  這一次小白已經(jīng)做好了干架的準備,攻打小小的一個鄭國,齊國足夠了。

  當小白率領著他的虎狼之師來到鄭國的時候,他沒有過多的廢話。

  沉默的齊桓公讓鄭國的大夫看到了齊國的憤怒,于是他們竭盡全力的勸說鄭文公盡早向齊國屈服,他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救鄭國。

  可是,鄭文公卻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的驚慌,沒有一點的害怕。

  因為他看到的人還沒有上一次多,氣勢還沒有上一次龐大。更重要的是有楚國在后面撐腰,看你齊桓公能奈我何。

  楚國是鄭文公一切勇氣的源泉,但是令鄭文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自己還信心爆滿的時候,楚國卻開始退縮了。

  齊國的陣勢比上一次小了,只有真正的高手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師,在這方面,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楚國明顯要比鄭文公的眼神高好幾個檔次。

  齊國來勢洶洶,楚國必須掂量掂量自己。當齊國展現(xiàn)真正實力的時候,楚國想要與他叫板,真的有這個可能嗎?

  楚國捫心自問,得到的答案是自己還有好長的一段距離要走。

  楚國清楚自己跟齊國的差距,所以這一次楚國還是不敢貿(mào)貿(mào)然的出動,這讓本是滿心期待著楚國來救援的鄭文公傻眼了,左等右等也不見楚國的身影。

  當鄭文公快要絕望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楚國其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強大,他們還沒有勇氣敢直接跟齊國叫板,原來擺脫齊桓公霸主的陰影一直都是夢幻。

  失去了楚國的援助,能救鄭國的就只有他自己了,看著憤怒的齊桓公,鄭文公意識到這一次齊國可能不會那么容易就善罷甘休的。

  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左思右想,想到了一個人,一個他自己看著非常不爽的人,但是這一次可以派上用場的人,要想讓齊桓公消氣,這個人就是最好的祭品。

  在楚國,楚文王時期,他有一個兒子,在臨終的時候,他給了自己這個兒子一塊玉,讓他盡快的離開楚國。楚文王之所以這么做,并不是擔心他的這個兒子會死于君位之爭,而是太了解自己的這個兒子了。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生性貪婪,只會無節(jié)制的索取,并且他還知道當自己死后,繼任的楚國國君是不會再像自己這樣慷慨地任由其毫無節(jié)制的索取的。

  楚文王擔心自己的死會讓這個兒子失去保護,所以為了讓他活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離開楚國,希望他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會收斂一點。

  在楚文王的安排之下,他的這個兒子在他死后離開了楚國來到了鄭國。來到鄭國后的他在鄭國混得風生水起立馬有了一席之地,不僅得到了當時鄭厲公的喜歡,并且在鄭厲公死后還在鄭國得到了封邑。

  不過,他的這個封邑卻不是鄭國國君鄭文公給的,而是齊國國君齊桓公的賞賜,這個封邑就是虎牢,這個人就是申侯。

  申侯本是楚國文王的兒子,楚文王讓他離開楚國,是想讓他改變那貪得無厭的習性。但是人總是很難改變的,來到鄭國的申侯不僅沒有一點改變,反而是越過了鄭文公直接去巴結齊桓公,所以,他很快就上了鄭文公的黑名單。

  鄭文公一直沒有借口除掉申侯,但是在齊國進攻鄭國的時候鄭文公卻想起了他。上一次把虎牢修得那么的漂亮一直沒有機會對你下手,這一次正好拿你來祭齊。

  申侯是傻的,他想巴結齊桓公,結果齊桓公根本就不在乎他,反而得罪了鄭文公??赡芩约阂餐俗约菏浅耐醯膬鹤?,可能他也不知道齊桓公現(xiàn)在最恨的就是楚國,可能也不知道鄭文公最恨的就是他自己。

  所以,當鄭文公把他抓起來的時候,他是一面懵逼的,直到頭被砍掉的那一刻,他都可能還沒有明白。

  鄭文公殺了申侯,這讓齊桓公有點看不懂,怎么的不想著做好防御咋還反倒殺起自己人了。當然,齊桓公很快也就明白了,明白過來后的齊桓公頓時心里的火氣就消了一半。

  鄭文公這么做,這是在表明決心啊。

  一直以來鄭國跟楚國這么密切的交流,中間恐怕少不了申侯的身影,現(xiàn)在鄭文公把申侯殺了,看樣子他跟楚國是一刀兩斷了。

  申侯被殺,即代表著楚國和鄭國的聯(lián)盟破裂,也代表著鄭國和齊國的聯(lián)盟重歸于好,這是齊桓公最愿意看到的,于是,便罷兵回國。

  鄭文公就像一棵墻頭草一樣,在齊國和楚國之間來回搖擺,此時的他已不知尊嚴為何物。

  不知道鄭文公可還記得那一年,齊國被戎人入侵,那一年救援齊國的是鄭國。那一年鄭國聲勢滔天,天下諸侯皆依附,那一年無以為報的齊國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鄭國,而鄭國的公子灑然推脫,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fā)。

  時光流逝,曾經(jīng)的霸主現(xiàn)如今還不如那時的齊國,現(xiàn)在的命運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個過程僅僅只用了兩代人的時間。

  命運真的很滑稽,所有人都只不過是在陪上帝完成一場演出罷了。

  鄭文公的改弦易幟代表著齊國在這次與楚國的爭霸中再一次勝出。

  齊國這一次雖然沒有跟楚國進行正面的對抗,但是鄭國拋棄楚國重新回到中原諸侯俱樂部還是說明了一個問題:楚國現(xiàn)在還沒有任何資格可以跟齊桓公叫板。

  再一次確定了霸主的地位,天下的諸侯沒有一個再敢藐視齊桓公的權威了,這讓齊桓公達到了一種環(huán)宇之內(nèi)無敵手的境界。而當天下諸侯皆惟命是從的時候,也就是戎狄蠻夷不敢入侵中華的時候。

  齊桓公做到了這一點,他所作的一切和所達到的成就連他自己也被感動了。

  一個人當他完成了人生的所有理想之后撲面而來的將是深深的孤獨,齊桓公很快就進入到這個階段了。無所事事的齊桓公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對于每一個霸主,甚至是天子來講都是很有趣的事。

  在齊國,有一座山代表著天神,代表著權威,代表著中華的信仰,代表著天下人心歸一。泰山,就在眼前,這是每一個帝王霸主的夢想,在泰山封禪是人間最高規(guī)格的儀式。

  齊桓公想上泰山封禪,但是他有沒有資格上去有一個人很清楚。

  第一個站出來阻止的就是齊桓公最信任的人,管仲。

  管仲心里很清楚,在泰山封禪代表著什么,他認為齊桓公還沒有這個資格,但是他又不能直接跟齊桓公講上泰山封禪得有多大的豐功偉績,他也不能跟齊桓公講他的這點成就還算不上豐功偉績。于是,管仲只能告訴齊桓公要想到泰山上封禪必須要有鄗地的黍,北里的禾,還要有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

  這些都是什么東西,其實管仲也不知道,他之所以告訴齊桓公上泰山封禪需要這些東西,那是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不存在的。說起來,管仲還是比較善良的,其實他就是想告訴齊桓公,封禪你還是不夠格的。

  上泰山封禪雖然不夠格,但是天下還有很多事等著齊桓公去做,比如說拯救周王室。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