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神話之氣運之爭

84.黃承彥

三國神話之氣運之爭 亮有一擊 2023 2019-06-18 19:30:00

  既然太廟里就在兩個軍魂在,那么日后董卓是如何掌控朝堂呢,哦對了,董卓入洛陽用的是計,奪西園軍用的也是計,只有廢立新皇時才是用武的。

  那么有太廟兩個軍魂在,他是如何廢立成功的?

  唯一的解釋是當時太廟軍已經不在太廟了。

  那么太廟軍又去了哪里?

  一是被董卓干掉了,兩個魂又如何,我們飛熊不也是軍魂,還有好幾萬雙天賦的超精銳,還是能當禁衛(wèi)軍的那種,圍攻砍死你兩個軍魂怎的。

  當然,這個可能性不大,軍魂超精銳的大戰(zhàn)場面大太了,瞞不住其他人的,那時盧植就在洛陽,信不信盧植直接管太廟軍,然后將你董卓按在地上摩擦。

  顯然,當時太廟軍已經不在洛陽了,那在哪里?

  估計是在陳王劉寵那里了,這也是劉寵敢不鳥袁術多底氣所在,但卻不想那劉寵輕而無備,死在刺客手中,劉寵勢力瞬間崩潰,手下士卒絕大多數歸降袁術。

  但兩軍魂絕對不會歸降袁術的,如果沒有轉投其他諸侯,那么就肯定是就地解散了,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劉興沒有看出有哪一路諸侯,有那么強無敵的表現(xiàn)。

  劉興只是看了靜心小筑的記錄,就花了兩天了,就沒有再花時間看下去了,現(xiàn)在事情有點多啊,要進行備戰(zhàn)了。

  糧食早已準備好,剩下的就是軍備了,說到軍備,就不得不提起黃承彥了,他真的被忽悠過來了,連帶老婆女兒都帶來了,小月英雖然只有六七歲,但已經會拿工具刨木了,不愧是復原木牛流馬的奇女子。

  不過此時的諸葛亮也是不到十歲,還在徐州瑯玡郡吧,還沒有跟隨叔父移居荊州,似乎他們也不是什么指腹為婚的玩意吧,不會是,一不小心就拆了諸葛亮的姻緣吧!

  話說,黃月英不是丑女嗎,怎么看都是小可愛一個吧,不會是以后長殘了吧,那就太可憐了!

  不過黃月英的母親,那相貌似乎不是中原人啊,更準確來說,是有一部分像中原人,難度有部分胡人的血統(tǒng)?

  不過,劉興可不的便去問這些!

  黃??彥身為鄧陵氏之墨,精通的都是精細活,事實上墨家三分,各有擅長,相里氏之墨擅長制式,所以他們點出了機床,點出了標準刻度,點出了最早期時流水線,為秦國一天下大業(yè)立刻巨大的功勞。

  但可惜他們的腦子都有坑,先是得罪呂不韋,接著又得罪李斯,一天下之前還好說,秦國需要他們,無論是呂不韋還是李斯都不敢如何,但一天下后,李斯就要報復了,好在他們還不傻,一天下后,趕緊急流勇退了!

  相夫氏之墨,更類似于科學家研究家,他們更擅長于破解別人的技術,然后再加以改進,當然,后者能否成功,那是不定的,但解釋對方的技術,還是很有一套的,除非是遇到遠超他們認知的東西,他們才會無可奈何!

  最后的鄧陵氏之墨,他們更擅長于研發(fā)改進,例如木牛流馬就是改進墨子當年的發(fā)明的,諸葛連弩也是改進秦國時期的三矢連弩的。

  但即使是鄧陵氏之墨傳人的黃承彥來到這里,看到一種種先進的工具和建筑方法,也是蒙了,到底誰才是鄧陵氏之墨的傳人了。

  不過黃承彥的到來也是好事,畢竟這些工具都是劉興憑記憶,然后講述其作用讓木工制作的,但木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制作出來的工具也是很實用,作用是有,也很不錯,但制作周期長,使用周期短。

  但黃承彥一到,就解決了問題,劉興重新跟他講述一遍理論,功能等等,然后他花了幾天,就改進出一批新的工具,更省力更方便,也更耐用。

  看到黃承彥的能力,劉興大喜,連忙聘請黃承彥作為技工學堂的教師,那一部分的《天工開物》作為贈品,黃承彥見劉興如此重視墨家技術,也就同意了。

  劉興帶著黃承彥到工廠,當然不是兵工廠了,現(xiàn)在劉興還沒有組建兵工廠,在和平時期建立兵工廠,是件十分敏感的事情,即使劉興再大膽,也知道歷史,但也要收儉一些。

  黃承彥也沒有想到會見到相里氏的東西,標準尺度,還有流水線,還有簡易機床,這里不會有相里氏的白癡吧!

  沒錯,對于相里氏,墨家另兩脈的人都稱他們?yōu)榘装V,凈會得罪當權的那個人,不是白癡是什么,死絕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當然,這里并沒有相里氏的人,而是劉興弄出來的,不就是標準尺度,流水線還有機床嗎,作為現(xiàn)代人,會對這些東西不熟悉?

  沒用過都看過吧,沒看過都聽過吧,不需要你多精通,只需要你提出這個理念,這個想法,自然會有木匠會有大師幫你完成。

  唯一麻煩的就是機床,他們只能弄出簡易的機床,不能做到比較精細,所以劉興帶黃承彥過來改進,這畢竟是墨家點過的技術。

  可惜黃承彥表示,他真不懂,墨家三分之后,他們就沒有了聯(lián)系,除非有精細的刻度,他還可以勉強做一做,但沒有刻度,他也沒有辦法了!

  劉興表示這個簡單,漢代用表示大小的單位,真是有些亂,大距用里,為五百米,同時又用步,一步為六尺,約為一米三十。

  所以劉興硬性改為,一步為五尺,每尺的距離減一些,一步為一米,每尺為二十厘米,一厘米又分十個刻度,為毫米,然后就讓黃承彥去搞了,再細的,以目前的技術,也做不到也用不到。

  黃承彥表示這種直接更改計量單位,其他人是不會承認的。

  但劉興表示,他不需要所有人認可,只需要華天縣的人都認可就行了,只要日后漢室七成以上的大匠都出身華天縣,那么所有人都必須承認這套計量單位,不承認,那我們也不用承認他們大匠的身份。

  聞言,黃承彥立刻精光暴閃,干活教人更加積極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