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塊表,可以測壓力。不太清楚是怎么樣的測法,最開始填了一張問卷,類似于心理咨詢室里的自測表。內(nèi)容記不清了,回答完提交后那張問卷就不見了。之后想想有些問題回答的不準確,也沒法改了。
手表可以測到脈搏不難,其它的呢?情緒、感覺、覺察……用脈搏加一次性問卷的檢測,好像說不過去。
戴了這些天,壓力值波動得挺頻繁,有很奇特的規(guī)律。比如,明明看書寫東西燒腦得很辛苦,抬腕一看,壓力值正常。又比如,坐在沙發(fā)上捧著咖啡發(fā)呆,壓力值顯示超標……總之,一般與我自己預(yù)估的相反。
所以,我以為的,和我其實是怎樣的,非但不一致,常常是對立的。這個看起來有點意思。
社會人的表演和掩飾每天都有,這把年紀了,用起來自如順手,也不再會因為人前人后真我假我的落差糾結(jié)。
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最自己的那個時候,是什么擋在真實的自己面前。虛偽,面具,防線,居然有好幾層。
最近開始學心理學,有點后悔沒有早點接觸。盡管還是在學習腦結(jié)構(gòu)的階段,但是很有意思,看起來很枯燥的分區(qū)、裂溝、神經(jīng)元、觸突……無可估量的能力和各種可能。
看到一個幾秒鐘的視頻,有人拍下的神經(jīng)記憶細胞消失的瞬間。原先舒展的細胞,像個透明的海星,攜帶著某個記憶,快樂或痛苦。它一點點努力收縮突觸觸角一般的部分,最后蜷縮成為極小的一團……
那里頭的過往,或許曾經(jīng)十分珍視的,又或許曾經(jīng)的痛徹肺腑,就這么——沒了。留下的那一點點是什么?一個身影?一句話?一個模糊的影像?
想要永遠記著的。
想要盡快忘記的。
像海星一樣的記憶。是希望它強大到無堅不摧,還是希望它能果斷決絕地將自己抹去。
即便是極權(quán)威的心理學著作上,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句話:這種現(xiàn)象,目前的科學還無法解釋,仍在研究中。
講真,都研究透了,還有啥意思?
某個動作被歸結(jié)為某種反射,某個表情被歸為神經(jīng)電元的一次激發(fā)……我們互相看著,清清楚楚看見每一個微小情緒的背后,明白透徹的定義理論和邏輯。
你笑了一下。大腦收到外部刺激調(diào)動身體機能,飛快地忙碌了一下下而已。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