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到大唐當皇帝

第五十八章 糧草問題

回到大唐當皇帝 玉樓銀海 2025 2019-01-27 11:55:16

  按照李俊的估計,太子大婚,那可是個天大的事情。

  算上各種事前籌備,沒有三五個月都別想真正舉行。

  趁著這個難得的間隙,他可以放心大膽的大展拳腳。

  畢竟,他也滿足了武三思收納武家女為妃的心愿,表明了自己愿意服軟的態(tài)度。

  武三思就算對他不滿,也總得等到他舉行了婚禮之后,再來害他。

  李俊又贏得了時間。

  時間,時間簡直太寶貴了。

  朝堂上是如此,戰(zhàn)場上就更是如此。

  邊境上的消息,經由無名子的小店,漸漸傳回洛陽。

  吐蕃有意和突厥合作,這一點,李俊之前就已經有所察覺。

  但他沒想到,他們聯(lián)合的竟然這樣快。

  按照杜饒傳來的消息,突厥莫啜可汗,已經開始往定州方向增兵。

  打算和吐蕃軍隊,形成掎角之勢。

  我大唐還有活路嗎!

  幸虧李俊在這個時候穿越過來,帶來了新式武器和新的軍事理論,要不然大唐危矣!

  在李俊和姚逵面前,也擺放了一張地圖。精確度雖然比突厥那邊用的強些,可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唐的疆域,在這張圖上只是劃分成了幾個主要的州郡以及十道采訪處置使。

  萬幸的是,在唐中宗的年代,禍害人間的邊境節(jié)度使制度,還沒有泛濫成災。

  大唐標記粗略的地圖和現代精準測量的地圖,在李俊的腦袋里重合了起來。

  他指著甘州這個地方,對姚逵說道:“我們要從這里下手?!?p>  古代的甘州既是屬于現代的甘肅境內,這一地區(qū),歷來都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連綿的山脈,造就了它狹長的地形。

  如果能在這個區(qū)域,打出一片天,唐軍的勢力,將更加鞏固。

  但是,難??!

  這一地區(qū),人員混雜,難以管理。

  再加之地形崎嶇,易守難攻,歷來中土軍隊想要攻克并對它實行有效管理,都十分困難。

  而甘州,又是大唐必須爭奪保護的地方。

  這里有面積廣闊的優(yōu)良牧場。

  水草豐美,只在甘州一地,大唐就有十個大型養(yǎng)馬場。其下,又有數十個小型馬監(jiān)。

  再加上高宗李治曾經積極鼓勵牧民自行養(yǎng)馬,由官方統(tǒng)一收購。

  這樣,只在甘州一地的戰(zhàn)馬,就有兩萬匹之多。

  在現在這個年代,戰(zhàn)馬就是戰(zhàn)斗力。

  而養(yǎng)馬場就是生命。

  安史之亂后,大唐國土,屢被吐蕃、突厥侵占,也是因為養(yǎng)馬場盡失,戰(zhàn)馬枯萎,無力和草原對抗。

  正所謂,兵強馬壯。

  在開戰(zhàn)之前,李俊首先想到的就是后勤補給的問題。

  要讓軍人和戰(zhàn)馬都吃得飽飯。

  “甘州有幾個軍倉?”

  “就一個啊!”

  姚逵換了一副隴右道的地圖,這一副就更加詳細一些了。

  在甘州中心處,確實標注有一個糧倉,名永福倉。

  這可不夠啊。

  李俊知道,在李顯這個時期,永福倉已經是一個正規(guī)的軍倉。

  他的儲糧水平,大概在萬擔糧食左右。雖然看起來是不少,但根據姚逵提供的消息來看。

  甘州這一個地方的糧倉,還要負責供給附近瓜州、涼州兩地。

  糧食儲備時常吃緊,在武則天時期就已經有奏章系統(tǒng)闡述過這件事。

  按則天時代,朝廷派到地方上的巡視官反映的情況表明,甘州的糧倉儲糧能力雖然比貞觀年間要擴大了數倍。

  然而,仍然時常入不敷出。

  這其中牽連了許多問題。

  有糧食產量本來就不足的關系,也有戰(zhàn)事頻繁的關系。

  自高宗時代以后,大唐在西北地區(qū),經略了更多的土地,市鎮(zhèn),與邊關異族的沖突也更多了。

  軍倉一年到頭拼命儲糧,也禁不住一場場說打就打的戰(zhàn)爭的消耗。

  巡視官發(fā)現,當時甘州永福倉的儲糧量雖然很可觀,達到了朝廷的要求。

  但這些糧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出自甘州本地的屯田。

  而是出自甘州周邊市縣,甚至是更遠地方的平倉。

  平倉本是各大州郡為了平抑糧食市價而設立的儲量單位,但為了應付沉重的軍糧供應,甘州的軍倉也開始征調附近的平倉糧,補齊短板。

  糧食短缺的原因,除了戰(zhàn)爭,還有種糧戶減少。

  屯田制度自從問世以來,主要負責開墾軍倉附近良田的人,就不止是普通農民,更多的是亦軍亦農的墾邊士兵。

  這些士兵不需要自己準備口糧,也不需要等待運輸而來的平倉糧,他們都是自給自足。

  種多少,收多少,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囤積。

  這本身是一種很完美的屯田體制,可是,到了武則天時期,它就已經暴露出了它的不足。

  甘州土地遼闊,待開墾的田地數不勝數。

  可能夠去真正參與屯田的軍人卻是有限的,數量極為短缺。

  軍人日常不單要承受沉重的軍事操練還要耕種田地,本來就已經十分辛苦。

  一上戰(zhàn)場,難免有死傷,

  一來二去,真正參與糧食種植的兵士也就越來越少了。

  當然,在武則天時期,值得慶幸的是,不管自己情況多么困難,主管永福倉的倉曹還是盡力的將儲糧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

  可現在呢?

  他掛牌老爹李顯,對朝政的控制力,還不如他娘武則天。

  這各地的糧倉也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核查過了。

  如今,吐蕃蠢蠢欲動,只能先想辦法應付。

  李俊決定,等到這場仗打完以后,他一定要整治一下大唐的糧食儲備制度。

  “太子殿下,我們該怎么辦?”

  姚逵看他一直盯著地圖看,憂心忡忡的樣子,趕忙問道,也許自己還能出個主意。

  “如果軍倉中的糧食不夠,也可以先放義倉的糧食,緩解一下?!?p>  “不能動義倉的糧食!”

  “不僅不能動,等到我打完這場仗,我還要多建幾個義倉?!?p>  所謂義倉,顧名思義,就是官府興建,用來賑濟災民的糧倉。

  古代,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很低,大凡有個水患瘟疫,便是餓殍遍地,饑民遍地跑。

  典賣妻子兒女,那也是家常便飯。

  別說古人無情,都是為了生存,沒辦法。

玉樓銀海

開始戰(zhàn)前準備了,感謝書友咸平臺,rm@顏的票票,正在琢磨行軍路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