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八旗的等級排名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
在早期,1623 年,有記錄的八旗最早排序為:鑲黃、正黃、正紅、鑲紅、鑲藍、正藍、正白、鑲白。此時八旗的排名主要與各旗主的長幼尊卑有關。
皇太極繼位初期八旗排序為:鑲黃、正黃、正紅、鑲紅、鑲藍、正藍、鑲白、正白。
1631 年八旗排序為:鑲黃、正黃、正紅、鑲紅、鑲白、正白、正藍、鑲藍。
順治時期,八旗排序為: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至此,直至清朝滅亡八旗排序再未有所變更。
順治帝親政后,直接控制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稱“上三旗”,由王公、貝勒掌控的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五旗則被稱作“下五旗”。其中,鑲黃旗為頭旗。